欢迎来到广西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网站!

当前位置:党建工作>>作风建设

踏寻红色革命 饮水不忘思源 探寻民族历史 熔铸民族之魂 ——记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19年学工党支部团队 暑期社会实践之行

来源单位:    发布时间:2019-07-11
                                                  踏寻红色革命 饮水不忘思源

      探寻民族历史 熔铸民族之魂

           ——记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19年学工党支部团队      

    暑期社会实践之行

    为了进一步弘扬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向革命先烈学习,以行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青春力量。2019年7月5日至10日,广西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学工党支部书记黄文瑛老师带领我院学生党员、预备党员及积极分子10人,组成“三下乡”志愿者团队前往桂林恭城、灌阳等地,为残障儿童送上温暖,同时重走长征路,参观红色教育基地,体验红色精神。

    

    

7月6日上午8点,冒着晨间细雨,团队下乡活动正式拉开了帷幕。成员们分成了五个小分队,在当地送教老师的带领下,去到了精准帮扶的残障儿童家里展开送教温暖活动行。来到家里后,成员们送上了精心准备的礼品,并把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根据孩子们的身体情况进行互动交流,解答了家长们的困惑,不仅为家里带去了欢乐,也为辛苦照料的儿童家长带去心灵的安慰与支持。

在本次送教行动中,成员们实地了解了农村贫困人口的医疗保障现状、当地卫生条件及残障儿童成长面临的困境,在专业研究上获得了一定启发,同时也受到了心灵的震撼。一方面,成员们为残障儿童家庭不离不弃、怀抱希望的亲情所感动,另一方面为甘于付出的送教老师们所感动。在谈话间了解,本次带领我们的送教老师多为县城普通教师,他们已经结对为残障儿童上门送教多年,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之外,仍然坚持每月上门关心孩子们的身体情况。特别是特教中心的罗老师,她一人不仅需要照顾特殊学校里的十几名学生,还对村里五十多名残障儿童的情况熟记于心。正是因为有他们的付出与帮助,残障儿童的生活环境和家庭状况得到了显著提高。他们任劳任怨、爱岗敬业的精神是我们新时代青年的榜样。

短暂的午休后,在恭城县挂职副县长、我校秦书记带领下,我们团队连续走访了黄岭村、矮寨村以及红岩村等几个示范村,考察恭城的乡村建设,领略恭城的文化底蕴。三个示范村整洁的乡村风貌、浓厚的文化建设氛围、良好的发展前景,令我们每个人赞叹不已。其中,恭城县沼气“全托管”运行模式让成员们记忆深刻,恭城全县89.6%的住户实现了沼气入户,村里每户的沼气都相互贯通。沼气的使用不仅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更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恭城县也获得了“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及“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荣誉。

恭城的示范村在一系列的规划、整改、提升后,基于广西青山秀水的基础,又形成各自的特色,让人流连忘返。通过这次的参观考察,我们充分感受广西新农村的变化之大,惊叹于乡村发展之迅速,真正做到了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乡村的变化离不开党员干部们的辛勤付出,领着我们参观的秦书记就是鲜活的事例。2018年,秦书记由我校派往恭城县挂职,担任副县长。一年期间,他已经走访了恭城约80%的村镇,深入了解当地村民的所急所需,扎实做好推动工作,结合多方力量,为县城更好的发展献计献策。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应怀抱爱乡之情,以优秀的党员为榜样,为建设更美好的家园献上自己的微薄之力。

     

      

恭城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7日上午,实践团队来到了恭城烈士陵园,陵园内有烈士纪念馆、纪念碑及烈士墓,是为纪念“恭城一·二五保卫战”牺牲的烈士而兴建。通过参观学习,成员们对“恭城一·二五保卫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中华优秀儿女们用自己的生命与鲜血,书写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正是因为有了先烈们的浴血奋战,才有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怀着对先烈们的崇敬与感激,我们来到烈士墓前默哀,为先烈献上自己折叠好的小白花,表达对先烈的哀思。

此后,我们还参观了恭城瑶族博物馆,历史悠久的文庙、武庙,通过探寻瑶族民族文化,弘扬少数民族文化,激发团队成员的历史责任感,把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观与立志成才的青春使命统一起来,成为爱国的现代好青年。7号下午,实践团队乘车前往革命老区灌阳县,开启新的学习体验之旅。        

    灌阳是红军长征进入广西的第一站,是湘江战役第一站——新圩狙击战打响地。1931年至1934年间,红七军、红六军、中央红军长征先后三次经过灌阳,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朱德、邓小平等先后在这里驻扎过,留下了十分珍贵的革命遗址和史料。 为了更深刻的了解这段历史,重走长征路,7月8日,我们去到了灌阳新圩阻击战陈列馆,展馆中汇集了当年红军长征三次过灌阳的大部分历史资料。在参观中,有幸得到展馆管理员黄爷爷的讲解,黄爷爷讲到,80多年前,新圩阻击战在此打响,是抢渡湘江最惨烈的战役。这一至关重要的战役为中央红军渡湘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几千名红军战士用血和生命保留了胜利的火种。黄爷爷虽年过花甲,但在讲到这段历史时仍精神矍铄。他说到,他之所以仍然留在纪念馆做讲解,是希望我们年轻一代不忘初心,牢记历史,继承先烈的意志为祖国繁荣发展而奋斗。

  

紧接着,我们步行来到了杨柳井指挥所旧址。1934年11月,红军长征途经灌阳县水车乡,把当时村内最大的“九如堂”选为指挥部,红三军团长彭德怀在此坐阵指挥。


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酒海井烈士陵园。在那个动荡战争年代,有一百多名身负重伤的红军,因来不及从救护站中转移,便被敌人捆绑手脚,残忍地投入酒海井中,全部壮烈牺牲。2017年,县政府决定开始勘探打捞酒海井红军遗骸,经过几个月的勘探工作,已挖掘出20具遗骸。经现场专家判断,牺牲时的年龄大约在15岁至25岁之间,都是青壮年!这一悲壮的故事让我们十分动容,让成员们不禁感慨战争的残酷,也感叹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在黄文瑛老师的带领下,成员们向红军烈士们默哀,并献上了自己折叠的小白花,缅怀战争时期共产党员的献身精神与崇高理想。


7月9日,我们到达另一革命老区兴安县。虽然下着大雨,也抵挡不住我们的步伐。首先去到光华铺阻击站旧址,光华铺阻击战在湘江战役三大阻击战中,规模最小,却事关中共中央安全,所以意义最重大的阻击战。“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也是形容当年湘江战役的惨烈。


    接着我们来到了红军堂,红军堂作为当年红军长征突破湘江渡河和湘江战役的指挥所,朱德,周恩来,彭德怀等红军高级领导人曾在此指挥渡江和战斗。在参观红军堂途中中,我们有幸采访到了见证当年湘江战役的95岁马爷爷,听他讲述了他当年所看到红军强渡湘江的场景。通过马爷爷的描述,我们也仿佛经历了当时的情形:红军们拆借了居民的门板做渡船,在村口的祠堂休息安顿……一幕幕情景让我们感受到了当年红军强渡湘江的艰苦。

  

  

    最后一站来到了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陵园纪念碑。进入陵园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具有极艺术感染力型雕塑,可以看到湘江战役中那场血与火,生与死,存与亡幅幅历史画面。头像间有“红军、送别、长征、渡江、永生”五组浮雕,生动地再现了突破湘江战役中惊天地,泣鬼神悲惨情景。

  

    至此,广西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踏寻红色革命,熔铸民族之魂”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圆满结束。通过踏寻红色历程,重温革命前辈的战斗历程,学生党员们都受到了强烈的心灵震撼和洗礼,让学生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珍惜当下,增强党的信念,增强党性,激励其向先辈学习,履行党员义务,肩负社会使命,发挥党员先进性,宣传党史党情,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


相关附件: